2018/0726/好書介紹欣賞[對話]
 
 
 
 
 
閱讀深動力:從「對話」開啟
 
閱讀,激發出孩子的不凡人生~
 
請別再丟一本課外書給孩子,
 
就希望他愛上閱讀。 
 
探索自己與他人的內在,
 
往往是我們教育最欠缺的。
  
但藉由閱讀,孩子學會理解
 
自己與他人,孩子不但更
 
接納自己,也願意對生命
 
投入更大的追求。
 
孩子們在眼淚中,接納了
 
彼此「我本來的家很美好,
 
就像一片美麗的森林,但自
 
從國小五年級開始,爸媽吵架,
 
那個美麗的森林就再也不見了
 
(孩子講到這兒哭了)…」
 
當報告的孩子哭了,全班都寧靜了。
 
十二歲的孩子,在閱讀中分享、
 
觸及了最深層的內在。
 
 
 
這是李崇建讓孩子們讀完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丹麥作家
 
顏森的〈失落的森林〉後,
 
孩子們分組討論時所呈現
 
的最動人的一幕。
 
 
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就從
 
關鍵的「提問與對話」開始
 
但當孩子們回答時,請避免以
 
「答對」、「答錯」來回應
 
孩子,也請孩子可以提出
 
「爛問題」,因為任何問題,
 
都值得被討論,甚至,
 
請多連結孩子的「生命經驗」。
 
最後,再將故事於最懸念處
 
結束,勾起孩子閱讀後續故
 
事的強烈好奇心。
 
期待台灣的老師與父母,
 
都能藉由「對話」展開閱讀,
 
除了探索、觸動孩子的內在,
 
畢竟每個人都擁有獨一
 
無二的靈魂,
 
都渴望被理解與靠近,另外,
 
也引導出孩子的多元觀點
 
與思辨力,同時,激發孩子
 
的創意,讓他們擁有更寬廣
 
的視野,並對生命投注
 
更多的熱情,而這,不也
 
是我們所最期盼孩子的嗎?
 
 
 
這世界是一部巨大的文本,
 
眼前每一個生命都充滿奧祕。
 
我們生活裡為自己寫下的
 
生命故事都融入其中,成為
 
篇幅或長或短,影響有深
 
有淺的篇章,每個人既是
 
這文本的共同作者,更是
 
閱讀者與詮釋者。
  
 
這世界是訊息所建構而成,
 
我們對世界的理解,決定
 
於自身如何認知訊息,
 
建構意義。
 
我多次在演講的過程中問道:
 
「『從文字到意義』這句話中,
 
你認為最重要的是哪個部分?」
 
幾乎沒有意外,所有的人在第一
 
次回答中都選擇「意義」,
 
但是當我問:「有沒有人有不
 
一樣的看法?」也有人轉向選擇
 
「文字」,只有極少數的朋友會說:
 
「是『從』和『到』的過程」。
 
事實上,擁抱意義或文字都是不
 
同形式的制約,我們的意識與思
 
維並不存在這兩端,而是在從閱
 
讀文字到形成意義的過程中。
 
而這對「文本」詮釋的過程,
 
正是閱讀者的內在生命品質
 
的投射。 謝謝欣賞 
 
喜歡請轉傳出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1) 人氣()